一、集团概况
开源集团成立于2000年12月,是一家以集团骨干员工全额持股的股份制民营企业。员工1200多名,净资产数亿元。几年来,集团以科学发展思想为指导,奉行“科学发展、感恩祖国、服务社会”的宗旨,实现了年产值、利税以每年30%的速度稳步递增,成功扭亏为盈,由单一的一个负债近7000万元的单一企业发展至业务范围涉及多个领域的十三家分、子公司和三个文化团体的企业集团,品牌、形象得到不断提升。集团先后获得“中国诚信示范单位(AAA)”、“全国招工扶贫先进单位”、“全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先进民营企业”、“全国关爱员工优秀企业”、“湖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单位”、“湖南省文明单位”、“湖南省最受尊敬的企业”、“党建示范创建单位”、“湖南省诚信企业行业之星”、省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消费者信得过单位”、“价格计量信得过单位”、“花园式单位”等30多项荣誉称号。集团自身的品牌和形象不断提升,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以政治·责任·人性·发展为主要内容及“和谐、感恩、创新”为核心的红色企业文化,正着力打造红色开源品牌。集团多次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常务副主席王刚、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李铁映、彭佩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省、市领导的表扬和鼓励。
二、集团对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认识
2006年,集团响应省委统战部、省工商联号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深深认识到,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义重大:第一,民营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反哺社会、实践先富带后富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可以在带动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现代化、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推动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等方面大展身手。第二,参与新农村建设为民营企业加快发展提供了机遇。企业的发展有赖于产品市场的扩大、消费群体的增加,有赖于得到社会的广泛信任和任可。我国农村市场潜力巨大,农村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农村市场日渐成熟,民营企业与农村联系最为紧密,民营企业的发展与农村有着共生共荣的关系。第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作了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是全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为民营企业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指明了方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中,国家投入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将更加直接,发展环境将更加优化,农民发展生产和改善生活的积极性将进一步高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经济都将迎来一个加速发展的局面。这将进一步启动农村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为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创造更好的投资机遇、市场机遇和发展机遇。
三、集团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做法
作为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企业,开源集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更应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认真落实湖南省统战部、工商联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各项工作部署,发挥民营企业的作用和承担应有的责任。在省工商联的指导和集团的认真研讨下,集团确定了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模式:
1、集团与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对接”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 2005年,集团党委首先和该村党支部“联姻”,共抓党建工作,共谋发展之途,并利用集团资金优势帮助该村建立了党员学习室、党员活动室,号召全体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四人一组与该村贫困党员“结对子”,开展扶贫帮困,几年来,集团为该村贫困党员家庭提供现金和物资累计10多万元。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期间,集团党委为该村每位党员配发学习资料的同时还资助了2万元,帮助其更好的开展活动。在党建工作互帮互助基础上,集团还注重扶持该村的经济建设,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形式:一是2005-2006年,在该村租赁荒山720多亩,投资2000多万元兴建了全省农业旅游示范点(园)——五星级九道湾生态农庄,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激活了村里的人气。二是在该村通过成立三个合作社(养鸡、猪、蔬菜)的半松散型形式及土地流转的紧密型形式(与农户签订合作租赁协议,现已流转土地2300多亩,给农户每亩60—100元的补贴,土地仍归当地农户所有和生产,公司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支持,对贫困的农户还以5000——10000元/户标准发放生产启动资金,再回收农户的农产品),直接带动该村经济增长;在2006-2009年间,集团累计投资35万元建水泥路2公里,解决了当地的交通问题。几年来,集团以低碳、循环、有机、健康、绿色理念,已在浏阳河旁建设一个占地670亩九道湾示范园;集团通过合作社向农户收取农产品达800多万元,集团下属农庄提供就业岗位80多个,直接和间接解决贫困残疾人就业30多户,周围村民人均增收1000多元。
2、集团与慈利县零溪镇象鼻嘴村的“对接”主要采取与农户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发展“订单”农业的形式,2006年,集团与该村村民共同成立“经济合作社”,合作社运作成功后,成立了 “开源象鼻嘴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以“公司+农户+市场”的产业链发展模式帮扶该村经济发展。几年来集团直接在该村投入资金120多万元帮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容村貌改善、村小学和村部、农村远程教育建设。组织收购农副产品物资价值1000多万元,仅此一项当地村民人均收入增长1500元。
3、2010年,集团在汉寿县经济开发区征地110亩,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和省作物研究所签署了合作协议,在农业部、省科技厅、农业厅支持下,成立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浏阳河豆类产品研发中心;集团的杂粮类研发项目已列入省农业产业“十二五”规划项目,且浏阳河公司为省农业厅指定,首家进行杂粮种植、研发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省农业“十二五”期间重点工作内容)。目前,集团已在长沙、慈利、汉寿等地成立绿豆、荞麦、油茶专业合作社7个(其中,绿豆专业合作社为全国示范性专业合作社),已吸收2000多户农户加盟,进行豆类、荞麦类、油茶类产品标准化种植和生产,建设杂粮类产品标准化、有机绿色豆类产品种植基地;开始建设“神豆”系列产品加工厂,包括粉状冲泡类豆类系列产品生产车间、方便即食型豆类系列产品生产车间、豆油系列产品生产车间等和杂粮种子仓库、原材料仓库、成品仓库、期货、电子商务(网络交易)平台。
四、集团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事业的成果
集团一直对参与新农村建设高度关注,自2005年以来,集团在参与新农村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各级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在集团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取得了一些成绩:集团党委与长沙县蓝田新村开展的“村企对接”、建立的合作社和“感恩基金”、“情缘助学基金”及“结对”式扶贫工作成效显著,形成的村企“基层党建互帮互助、活动开展互促互动、经济合作互惠互利”做法和成效得到了中央、省委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党组织的肯定;与慈利县象鼻嘴村党支部实施 “订单”农业以来,该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生产积极性大大提升,真正实现了变“输血”式扶贫为“造血”式扶贫,湖南省委统战部、湖南省工商联等各级领导多次到慈利象鼻嘴村进行现场指导、考察和帮助,对该村的新农村建设工作表示赞赏;国家扶贫办、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几次来湘考察,对集团新农村建设做法和成果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五、集团参与新农村建设下步规划
近年内,集团将结合自身特点,一如既往的开展和支持万企联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集团将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把万企联村与企业发展联系起来,多到农村找商机,争取集团与农村共发展“互利双赢”。主要搞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进一步扩大同慈利县象鼻嘴村“订单”农业的合作规模,提高农业产值,争取产值由以前的300万元/年达到500万元以上/年,以此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使他们早日发家致富;二是加强与长沙县黄兴镇蓝田新村联系。首先,毫不松懈抓“村企”党建工作,发挥党员作用,使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共进步。其次,做好一个项目,项目已自2007年开始实施,计划投资3.6亿元,已完成投资4600万元。该项目分为三个部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产业园、浏阳河杂粮低碳、循环、有机、生态经济示范园和有关基地建设,项目建设中期目标:集团下属浏阳河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板块在境内(外)上市。项目规划面积7000多亩,在汉寿经济开发区征用土地110亩建设豆类产品研发产业园,主要内容包括:“湖南省浏阳河豆类产品研发中心”和“中国农业科学院食品研究所豆类产品研发基地”、标准化杂粮类产品有机种植示范基地、杂粮产品种子科研培育基地、“神豆”产品加工厂、杂粮类产品种子仓储基地、杂粮、豆类生产专业合作社、油茶生产专业合作社等;在长沙县已租赁土地670余亩建设九道湾农业文化产业园,主要内容包括:扩建九道湾生态农庄、建设九道湾农耕文化旅游博览园、全国专业合作社培训中心(九道湾生态酒店)。在汉寿经济开发区、慈利县流转土地6300余亩建设高科技豆类产品生产基地、有机蔬菜种植基地、花木苗圃基地等。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促进湖南省杂粮(主要为豆类)的生产,发展“庭院经济”,可直接安排就业20000-30000人左右;项目年均总产值20000万元,带动杂粮、豆类种植农户8000-10000户,可为农户增收5000-10000万元,有效的带动农户致富;为政府增加税收每年2000多万元;可带动省内杂粮(豆类)种植基地建设及加工、制成品、运输、商贸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可调整集团产业结构,年增利润1000万元左右,为集团下属浏阳河生态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上市打下坚实基础。为当地和全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做出更大的贡献。
开源集团将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响应党中央、省委号召,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动摇,以集团制定的以农业科技开发为主体,不断发展房地产开发、酒店经营和文化产业的“一主两翼”战略发展规划为指导思想,以感恩社会、回报社会为己任,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开创“村企对接、共谋发展”的新局面,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