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帮扶新模式
开源集团党委—浏阳河农业产业集团党总支
【成果概述】
集团党总支认真落实省委组织部“万企联村”要求,贯彻省直工委“机关支部联基层”工作有关精神,坚持以党建为龙头,以旱杂粮为产业,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探索出了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扶贫开发的产业帮扶新模式,形成了“村企党建互联互帮,科学发展互助互动,经济建设互惠互利”的良好格局。
【主要创新点】
1、党总支加强村企党建互帮互助,互派人员挂职,全面交流对接。
2、在帮扶中把促进基层党建工作与推动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实现“造血式”扶贫。
3、注重在帮扶中加强双向合作,使帮扶过程成为共同参与、双方受益的过程,有利于形成常态长效机制。
【主要做法】
着力帮扶村党支部组织建设。集团党总支坚持“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党的组织建设就跟进到哪里”的指导思想,先后与长沙县蓝田村、慈利县象鼻嘴等村党支部结成党建互帮共建对子,根据村党支部的实际需要,积极筹集资金,帮助和支持他们建立党员学习室、党员活动室,设立党建工作宣传栏,购买党建工作资料和学习资料。经常性组织企业党员和技术骨干与村党支部党员共过组织生活,强化党性观念,加强交流学习。在当地党组织帮助下,集团委派党员高管兼职产业帮扶领导小组成员担任帮扶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帮助提高党支部建设水平,制定产业帮扶总体计划,建立帮扶工作台账和档案,使产业帮扶与集团产业发展融为一体,做到制度化、日常化、长期化。
着力帮助农村党员学习提高。通过“走下去”和“请上来”的方法,采取多种措施,帮助农村党员进一步开阔眼界、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习技术,提高综合素质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水平。一是从观念上引导。安排对接村党员干部到企业挂职,组织村民到企业参观考察,让他们感受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规模实力,增强市场观念,树立脱贫致富信心。二是从技术上支持。每年聘请专业技术人员集中培训种养户,组织技术服务团队到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服务,发放技术手册,指导标准生产。三是从人才上培养。通过新技术推广和服务,参与专业合作社事务管理,将企业的市场、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带到村干部和农户中,帮助培养创新型党员干部。四是从就业上帮助。每年面向武陵山区招聘员工,对有务工意愿的党员群众开展就业培训,提高相关技能技术,尽可能安排到公司就业。这些举措取得了很好的实际效果,也受到了对接村党员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着力创新集体经济帮扶模式。根据农村实际,积极创新帮扶模式,努力把企业的产业、产品、市场、技术优势与对接村的土地、劳动力和特色资源结合,探索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模式,变“单项帮扶”为“双向合作”,推动对接村的科学发挥,实现互利共赢。一是联办开发公司模式。与慈利县象鼻嘴村7年的合作对接中,公司以资金、技术和管理入股,村委会和村民以土地、产品、实物入股,联合成立“开源•象鼻嘴农业开发公司”,由公司统一组织村民发展种养业,每年收购各类农产品价值超过500万元,仅此一项,该村民户均带来年收入3000多元。村民年人均收入由2006年的1500元,增至2013年的10000多元,成为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二是组建专业合作社模式。几年来,我们以集团产业为依托,先后在武陵山片区的古丈、花垣、凤凰、慈利、沅陵、石门、安化及少数民族贫困县江华、瑶族自治县等组建了绿豆、苦荞、杂粮等20个专业合作社,其中全国示范社一个,省级示范社3个,实行“五统一”(统一发放作物种子、统一组织技术培训、统一制定生产标准、统一生产技术服务、统一收购农业产品),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规模效应。入社农户1万多户,覆盖农户2万多户。对有一定技能和基础、有意愿扩大规模的种养户从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重点扶持,培养成示范效应明显的种养专业大户近200个,带动其他农户发展种养业。三是创建集中产业园模式。投资1.5亿元开发建设九道湾生态农业产业园和湖南旱杂粮产品加工与研发产业园,以旱杂粮产业的精深加工和销售收益持久地支撑产业扶贫长远化和企业长久发展。
着力办理一批民生实事。切实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对结对村的民生情况进行详细调研了解,有针对性的帮助办理一些实实在在地好事、实事。如帮助对接村改(扩)建交通道路、水利设施,在屋前房后挖鱼塘、栽果树,发展庭院经济;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并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农民生产的农副产品;帮扶村里几十个贫困家庭和学生,带领他们勤劳致富。此外,在省委统战部、省光彩基金指导支持下,集团先后成立了隶属于省光彩基金的“感恩慈善基金”和“党员奉献基金”,初始资金为100万元,并实施产品 “2分钱感恩”工程【产品每销售一件(一份、一瓶)提取2分钱,交省光彩基金用于公益事业】,努力做到集团产业发展到哪里、村企对接项目实施到哪里,光彩事业就延伸到哪里。迄今,集团共资助建设学校5所,长期结对帮扶贫困学生517名、贫困户523户。
【主要成效】
1.集团党总支与村级党支部“联姻”,党建工作取得很大成效。集团与多个贫困村“对接”皆以党建工作为切入点,几年来,集团一直为村里的贫困党员家庭提供现金和物资帮助。集团党总支为村里每位党员配发学习资料的同时还资助了10多万元现金,帮助其更好的开展活动。在当地党支部的协助下,广大村民走科学发展之路,村风民俗得到明显改善。各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村民改掉了原有的很多不良行为。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精神面貌得到了改善,文明素质得到提高,各种违法犯罪现象明显减少。
2.由村企党建工作探索出一条有别于党委政府主导的产业扶贫模式。党委政府实施扶贫,一般是直接确定一个贫困村,派出工作队,两年左右的帮扶是短期行为,基础设施短时间可以改善,但产业扶贫难以培育起来;产业不发展起来,农民增收缺乏长远保障。这种“输血”式扶贫助长了老百姓“等、靠、要”思想,培养了“懒”人。企业参与扶贫开发,实行的是产品、资金、技术、人才等全方位的对接,注重长期规划、长远效应,是以市场经济的方式和手段来推动,通过转变人的观念、提高人的致富自觉性、做大做强产业来实现,形成了一个“永不撤走的工作队”,更具有生命力和持久力。
3.企业在村企党建互助中实现了转型升级。集团已列入湖南省“上市”重点后备企业;成立了湖南省杂粮类产品研发中心,与中国农科院合作成立全国豆类产品研发中心,上月发起成立了湖南省旱杂粮产业商会;拥有旱杂粮精(深)加工专利技术15项、著名商标2个、注册了161类50个商标,开发了7大类30多个旱杂粮新产品,协助政府首创湖南杂粮种植标准4个,研发、培植绿豆、荞麦、黑豆、红豆、芝麻、花生6个国家A级绿色产品。公司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产业化农业10强、湖南省“文明单位”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30多项荣誉。集团实施的旱(杂)粮产业化项目,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省“万企联村、共同发展”示范项目,省农业产业“十二五”规划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创建的绿豆专业合作社为全国示范合作社。扶贫开发创新工作,入编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经典案例在全国推广,集团被全国工商联、国务院扶贫办确定为武陵山区唯一重点联系企业。